助力灌区现代化改造——践行水利高质量发展,南充水利院在行动
在纵横交错的阡陌间,始建于三十余年前的升钟灌区末级渠系如同大地血脉,承载着百万亩良田的灌溉重任。历经岁月侵蚀,这些总长数千公里的"毛细血管"正面临淤堵、垮塌等多重考验,制约了本地区粮食的丰产丰收。
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升钟灌区的现代化改造牵动人心。四川省将其纳入重点工程,总投资40亿元,覆盖阆中、南部等7个县(市、区)30个余乡镇,对100余条分支渠系实施系统性整治。项目建成后,将惠及百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使命催征马蹄疾。今年以来,四川南充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组织百余名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测量队员攀越百米陡崖复核水毁数据,测绘团队在齐腰深渠水中采集断面信息,设计人员连续数月驻守村社进行优化方案,通过采取GPS定位、三维建模等数字化手段,已累计完成300余公里渠系精密测绘,建立全省首个末级渠系全要素数据库。
"这些沾满泥土的数据,就是守护粮仓的密码。"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南充水利院将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嘱托化为行动,通过327份精准测绘报告、48项技术创新方案,为后续科学施工奠定基础。目前,首批18条示范渠段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计汛期前可启动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